本港第一家庭的新聞最近不時成為城中熱話,最近「香港第一女兒打媽媽」的新聞,更是轟動一時。早前「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應邀就事件接受《親子頭條》的網站訪問,上次探討親子關係變差的原因,這次教大家如何修補親子關係,詳情請細閱以下訪問。
想帶1至2歲的寶寶去食聖誕大餐,但又怕他們在餐桌前搗蛋?「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在《媽媽寶寶 - 第326期》內的『外出吃飯餐桌大混戰』文章中,向大家解說寶寶行為及背後的內心解碼,並教大家拆解方法。想有效處理寶寶在餐桌前的搗亂行為,請細閱文章內容。
聖誕節將至,又是親子增進感情的好機會!今年不防試試過一個又環保又富趣味的聖誕節!
早前「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接受《PCM電腦廣場 issue 1161- eKids 》訪問,介紹大家運用紙皮箱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紙皮玩具,透過親子合作,不但可以令親子關係更親密,同時可以啟發孩子的創意。請細閱文章,過一個特別又愉快的聖誕節!
《親子頭條》的網站就最近「香港第一女兒打媽媽」的新聞,訪問「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經常聽到父母對自己的負面說話,對孩子來說有一定傷害,當然親子間的關係也會變差,漸漸長大後每當遇到小衝突時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一連兩篇文章探討親子關係變差的原因及如何修補親子關係的兩大法門。
有沒有發現很多小朋友每做一件事都會看看父母的反應,有沒有想過小朋友當下的心理? 早前「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在《學前&親子SuperParents》內撰文,教導家長面對孩子做錯事時,如何有效回應孩子行為。請細閱文章內個案分享。
「鬼」是怎樣的? 有沒有嘗試用紙筆把所見的「鬼」畫出來?早前「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在《親子頭條 - vol. 04》雜誌內的訪問中,分享了一位小朋友個案,以藝術方法去表達「撞鬼」的經歷及治療的經過,康復後這位小朋友的生活也逐漸回復正常,也沒有再談及鬼怪事情,詳情請細閱以下訪問。
子女鬧情緒時,不少父母都會誤以為他們不聽教。但原來只要稍為改變說話的技巧,有助改善小朋友對事情的看法。請細閱「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在《文匯報 - 2015年8月7日》內的『父母明白子女的內心世界』訪問,進一步了解明白子女內心世界的方法,有助加強親子關係,令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
父母很多時會透過群體活動讓孩子體驗並實踐社交上的禮儀,但有時候也會引來令人尷尬的場面。例如父母希望孩子分享手上的玩具或糖果給其他小朋友,但卻換來孩子堅決的拒絕,甚至主動說不會將東西分給別人。
究竟父母如何教導孩子學會分享呢? 又為甚麼孩子約2歲左右就會變得自我中心,很難和其他孩子分享? 請細閱「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在《媽媽寶寶 - 第325期》內的『教寶寶學分享』 文章。
早前一套以講述大腦中的喜怒哀樂為主題的動畫電影,深受各家長和小朋友歡迎。不少家長更借此向孩子講解比較抽象的情緒表現:快樂、憂愁、厭惡、恐懼和憤怒。
情緒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較容易被忽略的一環,而且是最不容易的課題。然而若情緒教育處理得不好,會讓孩子對某些情緒產生誤解,甚至抗拒。想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輕鬆進行情緒教育? 請細閱「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 - 9月號》內的『唔開心是不好的』 文章。
子女是父母的愛情結晶,爸爸和媽媽也是子女的心靈基石。當父母的關係有所改變,作為子女亦會感受得到,尤其是對仍屬學前階段、似懂非懂的幼兒來說,就會令他們更不安和緊張,甚至會引發出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想了解夫妻關係如何影響子女情緒?同時面對夫妻間的問題和子女的情緒變化,又應如何處理? 請細閱「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 - 8月號》內的『夫妻關係 影響仔女情緒』 文章。
最近動畫《妖怪手錶》熱潮席捲香港!暑假期間在青衣城進行緊張刺激的遊戲,小朋友可動動手動動腳,讓小朋友在暑假中舒展下筋骨,提起精神,迎接新學期的挑戰。
早前「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獲邀向現場記者講解孩子和遊戲的關係,透過虛構的動畫角色及虛擬的遊戲世界改善孩子的行為。想更進一步透過遊戲世界了解孩子,請細閱內文。
射擊遊戲是老少咸宜的遊戲,而且形式上更是應有盡有,小朋友之間的玩具槍、水槍槍戰,模擬戰機射擊,甚至連奧運會也有舉行射擊比賽,早前《M for Mother》於邀請「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向大家介紹射擊遊戲的好處。想知射擊遊戲對小朋友有甚麼好處?請細閱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