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讀課程或選購教養工具,歡迎使用消費卷!

傳媒報導

回想孩子在甚麼時候開始對穿衣服有"要求"?質感不好的不穿、緊身的不穿、顏色圖案不對的不穿,天氣涼也不肯穿外套⋯⋯,若父母忽略孩子的要求,會容易跌入「權力角力」的陷阱。今期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中,會與大家一起看看當中孩子是在想甚麼?怎樣可以在孩子與父母不同的考慮之間取得平衡。

在「教孩子學習等待」的課題上,相信最常見的情況是,孩子整在叫喚「爸爸!我要...」或「媽媽!幫我...」,而孩子總在父母忙到一頭煙的時候,提出不斷的召喚,繼而牽動父母的情緒。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文章中,談談如何面對 "孩子想要便即刻想要",和 "教導等待的方法"。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作為得到所需東西的方法?

早前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提及過不同的家長教養風格,不過無論你哪一種風格,隨著孩子成長,在教養上也要有所彈性。 今期《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Dr. Lee會講解當孩子開始發展「自己的程序」時,家長可怎樣面對孩子的「預測感」及「操控感」。大家可細閱內文,了解了解。

今期文章,想大家回想會否常希望孩子主動些和勇敢些?又或者在教養上,曾否習慣教導孩子「不要怕醜」、「不要驚」?但事實上,孩子對人事物特別容易感到害羞,可能是因為孩子的天生氣質屬於「高敏感」。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列出6大提升孩子適應能力的原則。在新一年,由日常的言行習慣開始,一同學習教養新方向,齊來當孩子成長的好夥伴! 

孩子的每一個轉變,對父母來說可以是無限的驚喜,亦可以是一項又一項的挑戰。你的小朋友從何時開始,向你要求「我要自己做⋯⋯」?爸爸媽媽預備好,學習「放手」了嗎?。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今期《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與大家談談,如何應對孩子對身邊事物的好奇、探索和堅持。

大家猜猜有甚麼條件能讓我們可以有較好的人際關係、能成為更成功的上司或領袖?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在 Oh爸媽網站上撰文,與大家談談「同理心」。透過日常例子,講解如何從小培養和教導同理心。大家亦可運用不同的教養工具,幫助孩子學習同理心。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今期《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讓大家認識3種不同的情緒教養風格。無論家長們是屬於哪一種,從今天起一起學習當孩子的「情緒教練」!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不多,未必明白規則的用處,太多煩瑣的規則又會讓孩子混亂。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以實例與大家分享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控制和循規的最好方法。

家長們可能會希望孩子能自律和守規則,但往往孩子總是會忘記爸爸媽媽的教導,不停犯錯。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提提大家,孩子學懂自律是需要一個過程,而且與他們的語言發展有關。如果想減少親子間的誤解,不想錯判孩子為「不聽話」或「曳」。請細閱內文,了解當中的關鍵重點。

上期 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分享別為孩子安排太多活動,但何謂「多」、何謂「合適」?若不透過參加學習班、興趣班來提升孩子的能力,還有甚麼途徑,可以讓孩子擁有健康身心、健康情緒及健康的社交?

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和大家分享如何在"孩子的活動"與"親子互動時間和質量"作出平衡。尤其是幼兒階段,親子相處時間是孩子的安舒區,直接影響孩子情緒發展。

天天在家,難免會追看韓劇、日劇,但原來小朋友都好適合看一種畫面,就是爸爸媽媽恩愛、浪漫的影像!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 4月份的《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與大家分享維繫夫妻關係的要決,而父母間的關係對孩子成長也有莫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