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讀課程或選購教養工具,歡迎使用消費卷!

傳媒報導

一直都說著教養孩子的各項要點,不過當中另一項關鍵,卻比較少提及,就是『夫妻的關係』。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 3月份的《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提提各位爸爸媽媽,夫妻恩愛更能滋養家庭!在夫妻關係與教養孩子之間取個平衡,對孩子成長有更多正向幫助。



上期 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分享了何謂「把孩子BB化」。今期會與大家一同拆解”孩子BB化行為”,當中的方法,父母不防花一些時間來試試,過程中可能會讓大家體會到,文章中的總結。

常說子女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小孩子”,但這個”小孩子”實在長大得太快。往往令父母在教養上未必能適時調節。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將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分享一些父母常犯的教養毛病和解教方法。今期先談談何謂「把孩子BB化」。

來到教養重要規則第五條,大家認為應該要做甚麼?不是更多的管教或練習,而是時候多一點「讚賞」! 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今次繼續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分享教養重要規則,讓大家了解何為「合適的」、「有質量」的讚賞?別忘了,父母的讚美永遠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看到文章中「藥到病除」這四字,彷彿說出了大家當下的心情!可是很多事情就像教導孩子一樣,未必立刻就能看到成果,反而與孩子同行,更重要。

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今次繼續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分享教養第四條重要規則,就是「貫徹小改變 成就大進步」。教養孩子的規則,是否越多越好?如何定立有"質素"的生活常規,並貫徹實行?

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今次繼續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分享教養第三條重要規則,就是「掙扎有助成長」。究竟看似比較負面的"掙扎",如何協助孩子成長?原來從另一個角度解讀"掙扎",它卻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好良伴!

相信爸爸媽媽都想孩子聽聽話話和守規則,如何才能讓孩子把父母的教導記在心中?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繼續分享"教養規則"的課題,想孩子樂意遵從"規則"?"規則的質素"又取決於哪4個條件?請細閱內文。

育養孩子,無疑是人生最有挑戰的任務。「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將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分享一系列常見的教養正確方向,為一直想在教養孩子的路上有所改變的爸爸媽媽,提供一個參考方向。

相信大家都希望,可以用樂觀的方法看待生活上的開心與不開心事。「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分享一種「正向想法」,協助孩子自幼面對逆境也可以撐起來,及培養對果難,能思考不同的處理方法。

除了「宣洩」、「緩和」及「思想調適」,還有一種終極調適孩子情緒策略!「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向大家講解第四種情緒導向的情緒調適策略,透過聽、看、觸,也能培養正向面對困難情緒。

孩子遇到不如所願的事時,有時會引發不同的情緒。有些會哭不停,有些會嬲起來並大叫。「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講解如何運用4種情緒導向策略,協助孩子宣洩情緒。大家亦可留意當中的例子分享 。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繼續分享『調適情緒 兩種方向』之『緩和情緒』。當孩子情緒較高溫時,有甚麼方法可以緩和情緒?而最重要的關鍵又是其麼?

繼上一期,講解過『解難導向』的調適情緒方法。今期「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中,分享運用『情緒導向』方式,協助孩子減少因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從中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