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一套以講述大腦中的喜怒哀樂為主題的動畫電影,深受各家長和小朋友歡迎。不少家長更借此向孩子講解比較抽象的情緒表現:快樂、憂愁、厭惡、恐懼和憤怒。
情緒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較容易被忽略的一環,而且是最不容易的課題。然而若情緒教育處理得不好,會讓孩子對某些情緒產生誤解,甚至抗拒。想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輕鬆進行情緒教育? 請細閱「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 - 9月號》內的『唔開心是不好的』 文章。
子女是父母的愛情結晶,爸爸和媽媽也是子女的心靈基石。當父母的關係有所改變,作為子女亦會感受得到,尤其是對仍屬學前階段、似懂非懂的幼兒來說,就會令他們更不安和緊張,甚至會引發出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想了解夫妻關係如何影響子女情緒?同時面對夫妻間的問題和子女的情緒變化,又應如何處理? 請細閱「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在《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 - 8月號》內的『夫妻關係 影響仔女情緒』 文章。
最近動畫《妖怪手錶》熱潮席捲香港!暑假期間在青衣城進行緊張刺激的遊戲,小朋友可動動手動動腳,讓小朋友在暑假中舒展下筋骨,提起精神,迎接新學期的挑戰。
早前「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獲邀向現場記者講解孩子和遊戲的關係,透過虛構的動畫角色及虛擬的遊戲世界改善孩子的行為。想更進一步透過遊戲世界了解孩子,請細閱內文。
射擊遊戲是老少咸宜的遊戲,而且形式上更是應有盡有,小朋友之間的玩具槍、水槍槍戰,模擬戰機射擊,甚至連奧運會也有舉行射擊比賽,早前《M for Mother》於邀請「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向大家介紹射擊遊戲的好處。想知射擊遊戲對小朋友有甚麼好處?請細閱內文。
孩子問及死亡,其實並不出奇,全因孩子對所有事物都存有好奇。遇到孩子問及關於死亡的問題,家長們又會如何作答?太仔細或太恐怖的回答都會適得其反。
想知應怎樣回答孩子?千萬不要錯過「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早前接受《親子王周刊 Vol.274》訪問 - "當寶寶問:「甚麼是死亡?」"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感官思維愈趨成熟,對身邊的事物會更感好奇,經常問東問西。遇到孩子的問題,家長未必懂解答,可能為了避免尷尬而胡亂解答。
早前「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接受《親子王周刊 Vol.272》訪問。當寶寶問:「我從哪裏來?」,父母應如何正確解答?
小朋友不擅辭令及表達,很多情緒無處宣洩。脆弱、暴躁、驚恐......小孩子負面情緒及行為,常令父母無法處理。究竟父母該如何有效地為小朋友的情緒提供出口,給空間抒發?
早前「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接受《am730 - May 2015》訪問,分享多個不同個案,讓大家了解如何利用藝術作治療,讓小朋友有興趣表達自己,同時亦可作為與小朋友溝通的一種方法。
不少家庭都養有寵物,與家中各人建立深厚的親密關係。當牠們離世時,父母應如何協助孩子處理傷感情緒?而若父母打算重新再養一隻,又應如何先照顧好孩子的心情?
早前「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接受《星島日報親子王 - Vol.259 Apr 2015》訪問,探討寵物離世,應如何處理孩子傷感情緒。
寶寶因先天及後天成長環境關係,會形成不同的性格特質,而有些性格問題,例如:霸道、暴力、細膽、懶惰等等,可能會令父母十分頭痛。
想知道如何有效地處理及預防不同的性格問題,請細閱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及其他專家 在《媽媽寶寶 - May 2015》-「change! BB 10大性格問題」內的講解。
早前《Recruit》在「心理輔導及幼兒教育進修專輯」內介紹了我們的熱門課程:「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執行師證書課程」及「兒童為本遊戲治療高級執行師(實務)證書課程」,這套課程讓我們以一個新角度來了解兒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促進兩代成長。想了解課程特點?請細閱內文。
這年頭,出生率低,孩子都被寵得如掌上明珠,要甚麼得甚麼。每天沉迷於電子產品,鮮有與人接觸,跟以前的孩子比較,快樂像是只來自電玩。天天對著沒思想、沒感情、沒情緒的死物,變得愈來愈自我。這到底是時代衍生的問題,還是家長的責任?
早前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接受《am730 - 2015年4月16日》專訪,與大家分享以 「孩子為本的教育」 方法,透過 "遊戲" 、"了解孩子心態" 及 "設定限制三部曲" 來改善父母跟孩子間的溝通,以助管與教。
近年不少家庭只生一個小孩,「分享」成為上課的教學及父母培育的重要一環了。面對比較自我、不願意分享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透過遊戲治療,改善自我中心問題?
請留意今期「EVI兒童教育資訊網」- 心「晴」教室文章 - 《分享 - 從分發開始》,及個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