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中,您或許會面對一些挑戰,例如離婚、失戀、疾病或傷痛;您或許感受到焦慮、抑鬱、苦惱、擔心、不安、孤立、或對自己人生的不滿。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您。或許您會看到自己在重覆一些舊的、沒有果效的行為模式,或迷失在負面的情緒內,或在人際關係或感情關係遇到困難;不管怎樣,我們將與您共同探索並解決,然後開展快樂及有意義的生活。
情緒治療與身心治療的方式是運用案主的身心潛能及內在經驗,去解決問題或症狀的核心;我們以情緒或感受作焦點,從學習如何使用它們更好地明白自己及內心真正需要的同時,幫助案主識別並有建設性的表達它們。在治療過程中著重當下的感受及體驗,側重於探索當下每刻的感覺、思想和行為,從中提昇案主對自己及他人連繫的能力。當案主在治療中更當下及留意自己時,過去不易面對的情緒及新的體驗便會出現;而在治療師的指引探索下,將提昇案主對自己的覺察及接納 - 改變的必要元素。我們亦會探索童年的影響,以便識別出一些反覆出現的主題及模式,而它們卻影響著自己和人際/感情關係。這些在過去的影響可能會影響著今日的生活方式,並阻礙著自己有更豐盛、滿意的人生。
適合應用的範圍:
|
藝術治療(Art therapy)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如:畫畫)表現個人的感受,並與感受連系,而並非以審美角度或外部的藝術標準去評價作品。每個人也可以使用這方式表達,而不是藝術家的專利。對於藝術治療有很多不同的定義 – 以下是建基於輔導工作的考慮:
藝術治療(Art therapy)讓受助者使用不同的藝術工具(鉛筆、木顏色筆、臘筆、剪刀…等),在創作的過程中表達及發掘,從而讓受助者自我發現,並得到治療的效果。執行師以伙伴的形式,與受助者共同在創作過程與作品內尋找新發現與領悟。(Case and Dalley 1992: 1)
在共同的觀點上,執行師專注於非語言的表達及創作的過程,在安全、互信性的環境下,引導受助者能接受及表現强烈的情感。(Payne 1993: xi)
藝術治療(Art therapy)的特點
- 只要童年時學過畫畫便可以參與。
- 以心象作思考,亦即直覺式的思考方式,往往能透露潛意識的內容。
- 非語言的溝通工具。對於不想以語言表達的人非常重要;相對地,慣以說話表達的人,這是一個打開「盲點」的好方法。
- 在創作的過程中,案主較能降低防衛心理,進入事件的核心,讓潛意識的內容自然地浮現,是建立良好關係的有效方法。
- 創作可以是一種憤怒、敵視感覺的發洩,它是一種能被社會接受,且不會傷害到他人的發洩方法。
- 創作是一種自發與自控行為。經由創作的過程,讓案主的情緒得以緩和。
- 作品是案主意念和情感的具體呈現,透過這具體的形象,案主能統整其情感和意念,獲得潛意識的素材,較不會騷擾到其脆弱的或需要的防衛機轉。
- 作品可以是診斷的指標,用來作個案資料的補充。亦可從案主一連串作品的表現中來評估其發展狀態。
- 以團體方式創作、描述和分享,常能喚起或團體旁觀成員的情緒反應,加強其他成員積極參與活動的動機,增進團體的互動和凝聚力。
- 創作涉及智能和感官的運用,可促進幼兒的感覺統合,或成為某些問題的康復方法之一。
適合的對象
藝術治療著重個人的內在經驗以及創作的過程,而不是作品本身,因此接受藝術治療的人 無需具備任何藝術創作的經驗或背景。可以透過以個人、夫婦、家庭或團體作治療的方式,服務的對象可以包括各種文化背景和各不同年齡層的需求人士,亦可以應用於心理、教育、社會和醫療等專業助人服務領域。若以尋求協助的領域,可分為:
|
關注子女的內心真正需要
研究結果證實兒童遊戲治療為最佳治療
兒童的情緒及行為等問題
在生活上,家長有時未能察覺子女的情感需要,誤以為子女不聽教、故意對抗,蓄意頂撞。其實這些都是兒童在成長時,情緒上遇到不安或傷害的警號。然而父母未有意識到子女需要處理這些情緒上的問題。現今社會及家庭功能脆弱(父母相處態度、弟妹出生)、婚姻關係複雜(單親、離異),學習及社交壓力,面對心靈受創傷而需情感支援的兒童,為數實在不少。而遊戲治療,對於多種兒童行為障礙,例如過分退縮、叛逆、暴力傾向的情緒及行為問題等都能產生顯著療效。
1.遊戲治療的療效
當兒童充分表達正負面感受、困擾、創傷等的時候,內心抑壓的情緒便得到舒洩、抑鬱得以化解、自信亦重新建立。最後,這成效並不侷限在輔導室或遊戲治療過程中,也能擴展到家庭,甚至在父母與兒童平日相處中。
2.遊戲輕鬆愉快的本質,有助兒童舒減學習壓力
香港教育制度,功課、測驗、考試繁重,為兒童帶來不少壓力。有些兒童失去原來學習的興趣,甚至感到上學是一件苦差事,無法享受學校的生活。要幫助兒童舒減壓力,遊戲治療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父母當辨認到有需要輔導的兒童之時,便可向治療師查詢,對有需要的兒童即時給予援助,幫助他們克服情緒及行為障礙,讓他們愉快的成長。
催眠是的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它的歷史比「精神分析」還早。催眠治療簡單的來說;就是針對當事人過去長期積壓下來的壓力所引發出來的各種【症狀】進行治療。應用催眠治療,讓案主肌肉與精神放鬆,傳達快樂訊息給腦子,再針對【症狀】後面所發生的問題進行改變、修正、疏通、去除錯誤及沒有價值的想法,將負面想法轉換成正面想法取代,同時啟動人體本身的免疫系統,自然又沒有副作用。
進入催眠狀態
- 一種意識的轉換:由意識帶入潛意識的狀態。
- 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
- 一切感官如聽覺、嗅覺及觸覺都很靈敏,也可以如常地說話。
- 對暗示具有極高的反應性,並在知覺、記憶和控制中做出相對的反應,是一種高度受暗示性的狀態
催眠的誤解
誤解 | 事實 |
意志薄弱者才會被催眠。 | 催眠者必須完全自願,才可進入催眠狀態,接受催眠時,內心其實百分百清醒。 |
催眠時不知剛才發生的事。 | 催眠者可以自我控制,說出真正想講的事。 |
催眠後會吐露秘密。 | 清醒後,可以「一五一十」形容發生什麼事。 |
思想被控制。 | 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被催眠,分別在於催眠狀態程度深或淺。 |
催眠治療應用的範圍
壓力/緊張 | 入睡困難或失眠 | 感情受傷 | 身心病症 |
焦慮及恐懼 | 戒除不良習慣 | 改變情緒及行為模式 | 釋放抑壓的負面情緒 |
增強記憶 | 增強創意 | 認識自我 | 提昇工作、學習表現 |
改變習慣 | 體重管理 |